滨海湿地候鸟蹁跹 地质遗迹纵览胜景

发布时间 2024-11-18 11:50 来源: 河北法治网

□ 本报记者 于海宁

10月31日、11月1日,记者跟随燕赵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沧州渤海新区、海兴县,走进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小山火山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领略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候鸟蹁跹 解开湿地生态密码

10月31日,记者走进位于沧州渤海新区的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后,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清脆的鸟鸣不绝于耳,让人心情愉悦。“湿地内现有鸟类272种,其中包括黑鹳、白鹤、白头鹤、丹顶鹤等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鸟类17种,还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等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鸟类52种。”南大港湿地保护处副主任王立军介绍道。如今的南大港湿地,已然成了“候鸟的天堂”,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地持续有力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曾经,南大港湿地北部区域被围垦形成连片养殖池塘,割裂了湿地的水文连通性和生态空间,导致湿地生态受损,湿地内的水生动植物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到鸟类的栖息和繁殖。2002年,南大港湿地被省政府批准为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王立军告诉记者,自然保护区成立后,通过有关部门坚持不懈的环境修复和治理工作,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吸引了更多鸟类栖息。目前,仅北部修复区就能观测到鸟类10360只,鸟类数量较修复前同期提升了109%,2022至2023年,候鸟迁徙期间可以观测到鸟类数量2万余只。此外,修复区内水体盐度、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等水环境指标下降60%-70%;湿地土壤监测点位平均清洁度提升27.5%,土壤质量向好转变;湿地水体环境和水文连通性改善之后,矛尾鰕虎鱼、中华绒螯蟹、梭鱼、鲫鱼等游泳动物也实现了自然恢复,完善了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2023年11月,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入选“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2024年6月,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列入我省首批“鸟类天堂”;7月,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沧州市湿地保护工作已经实现了由‘抢救性保护’到‘全面保护’的重大转变。”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满勇说。据他介绍,目前,沧州市正在加强展示利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世界遗产地展示工作,提升南大港湿地作为世界级候鸟栖息地的地位,持续增强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知名度。

守护遗迹 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山海拔36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约7公里,其势自南而北又向西,形若卧龙,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土质肥沃、富含微量元素,种植的韭菜、红薯和花生等经济作物色泽鲜美、营养丰富。每到收获季节,总能吸引很多附近城镇的人们前来采摘。”11月1日,碧空万里,记者跟随讲解员走进了海兴小山火山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鲜艳的格桑花竞相开放,引得游人们驻足欣赏、拍照。

小山是我国东部滨海平原仅有的两个晚第四纪火山遗迹之一,记录了距今248万年第四纪以来一直活动的火山地质遗迹,地质记录完整,其间穿插有海相、河流相沉积,是渤海西岸地壳活动最直接的证据。2003年7月24日,省政府办公厅批准建立小山火山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381公顷,其中核心区91公顷、缓冲区203公顷、实验区1087公顷。

近年来,海兴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2019年,以召开河北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该县在保护区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对小山古井、古地道等遗迹进行修复与保护。2023年,由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完成了海兴小山火山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3-2035)的编制,通过明确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构建了完善的保护体系。同时,加强对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巡查,积极保护地质遗迹自然资源,拯救历史文化景观,发展地方经济。

在地质遗迹保护的同时,当地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在保护区主要出入口、公路沿线及生态旅游区设置醒目的标牌、标语、警示牌等;接收大中专院校学生入区教学实习和开展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使学生群体在考察、实习和科学研究中,充分认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定期举办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培训班,增强保护区管理人员、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和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

在推动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方面,保护区开发了地质旅游线路、建设了地质博物馆和科普基地,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地质旅游产品和体验;中科院研究所在此建立了科研基地,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培育适宜盐碱地生长的农作物。通过以上举措,大幅提升了周边景观效果,带动了小山韭菜、地瓜、小枣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实现了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河北法治报

微博

河北法治报

微信

法治动态
2023年我国共组织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9.72万件
京津冀协同立法推进社保卡一卡通
省法院发布8件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我省安排四项工作组织好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
公安部公布一批涉银行卡犯罪典型案例
市域治理

沧州渤海新区中捷朝阳社区办事处深入辖区开展了宣传活动

沧州市运河区南湖派出所搭建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
泊头:织好调解“一张网” 化解矛盾在基层
“治”出基层欣欣向荣 “理”出群众美好生活
数字报纸 | 数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