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入脑入心的反诈宣讲课

发布时间 2024-11-21 09:53 来源: 河北法治网

□ 本报记者 于海宁

“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必须进一步增强大家的法治意识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日前,记者来到黄骅市新世纪中学采访时,该校正在举行一场以“与法同行,守护青春”为主题的普法教育大会,黄骅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新世纪中学法治副校长王蕾,北京市东元(沧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玖蔓在主席台为学生们授课。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高发,一些青少年因消费需求膨胀、理财知识匮乏、好奇心强等特点,容易被不法分子蛊惑,从而沦为犯罪‘工具人’。在办理类似案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涉罪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大都有着来自家庭的原因。有的父母离异,对孩子不闻不问;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老人一味溺爱;有的父母和孩子从不沟通,出现问题后非打即骂,再加上孩子本身年纪小、分辨能力差,在金钱的刺激和诱惑下,极易走上弯路。”王蕾说。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优化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切实增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工作成效。

针对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诈骗案例,李玖蔓说,如今青少年逐渐成为网络诈骗犯罪分子诈骗的主要人群,其主要原因是青少年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对此,她提醒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时刻保持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要冷静分析,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惕性。

“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有哪些?”在互动环节,一名男同学举手提问。“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层出不穷,如游戏交易诈骗、冒充公检法和熟人诈骗、非法网贷诈骗等,都有可能是针对学生设下的诈骗陷阱,一定要提高警惕。”李玖蔓微笑着解答。

“遇到诈骗电话或短信如何应对?”又有一名同学站起来提问。“首先要保持冷静,在识别确为诈骗电话或短信时立即挂断电话或删除短信,不点击不明链接,不回复或提供个人信息,尤其是不要透漏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或验证码等信息,严重情况及时向警方报案。”李玖蔓耐心给现场同学解答。

“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呢?”上一问题解答完毕后,又有一名同学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会掉陷阱!要多了解反诈知识,不贪小便宜,不轻信高额回报,时刻保持警惕,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朋友学校沟通,积极寻求正确的帮助!”李玖蔓叮嘱在场的同学。

“召开此次普法教育大会,旨在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校园环境,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全力守护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大会结束时,新世纪中学副校长刘国政对记者说。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河北法治报

微博

河北法治报

微信

法治动态
2023年我国共组织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9.72万件
京津冀协同立法推进社保卡一卡通
省法院发布8件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我省安排四项工作组织好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
公安部公布一批涉银行卡犯罪典型案例
市域治理

沧州渤海新区中捷朝阳社区办事处深入辖区开展了宣传活动

沧州市运河区南湖派出所搭建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
泊头:织好调解“一张网” 化解矛盾在基层
“治”出基层欣欣向荣 “理”出群众美好生活
数字报纸 | 数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