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无声证言 还原案件真相——记东光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霍桂荣
发布时间 2025-02-24 10:13 来源: 河北法治网
图为霍桂荣在进行技术分析。
□ 文/图 朱林林
在形形色色的勘查现场和堆满仪器的实验室,有她忙碌的身影;她是战斗在幕后的真相追逐者,通过刑事技术手段让犯罪现场“开口说话”;参加公安工作近30年,她参与勘查各类现场超6000起,提取指纹、足迹、生物物证等痕迹物证1000余份,利用各类痕迹物证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400余人,参与破获案件550余起。她,就是东光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霍桂荣。
1995年8月初到岗位时,霍桂荣和队长冒着酷暑取证,队长那一丝不苟、不怕吃苦、细心认真的态度,深深印刻在霍桂荣的心里。从那以后,霍桂荣在工作上精益求精。
从最初的情报资料信息的原始搜集采集查询比对到自动识别系统的升级,从最基本的指纹、足迹信息的采集应用到声纹虹膜等的采集应用,从最初原始的仪器设备到现在先进设备的应用,一路走来,她见证了刑侦技术的更新迭代。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刚刚应用的时候,辅助破案初见成效,霍桂荣加班加点查询比对,凭着一股子韧劲,破获多起跨省跨市刑事案件。
霍桂荣坚信,每一件物证都不只是冰冷的物品。一份详细的现场勘查笔录、一份指纹鉴定书,就是给面对侦查民警一言不发的嫌疑人的致命一击,是办理“零口供”案件最有力的证据支撑。
2016年9月的一个夜晚,刺耳的报警声打破了黑夜的宁静,一起入室抢劫孤寡老人案发生。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陆续有多起类似案件发生,狡猾的犯罪嫌疑人选择独居老人为作案目标,专门在黑夜里作案,躲避来去路线上的公共视频摄像头。由于当时刑事技术条件有限、线索较少,给案件侦破增加了难度。
几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又一起入室抢劫老人的案件发生。霍桂荣第一时间来到案发现场,通过细致勘查,终于提取到一枚残缺指纹。她精心收集整理,然后迅速返回单位标记、查询、对比。经过一系列反复操作,终于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为案件侦破提供了突破口。
在将指纹应用到该系列案件的侦破工作后,霍桂荣似乎找到了“法宝”。2018年9月,东光县城发生系列入室盗窃案件。霍桂荣在所勘查的四起案件现场均发现并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指纹。随后,通过对比检索,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一举破获该系列案件。
“这项工作没有抓捕一线的惊心动魄,一般勘查完现场回到办公室,就是开展现场提取的各类痕迹物证的检验,然后作出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和方向。”霍桂荣说。
2019年7月,东光县公安局接到一通报警电话,一名群众称在一个简易房内发现一具尸体。接到报警后,霍桂荣立刻赶赴现场。当时天气炎热,霍桂荣身穿全封闭的现场勘查服,在近40摄氏度的封闭房间里,勘查了2个多小时。当提取到有效证据,走出案发现场时,她全身都已被汗水浸透,体力也严重透支。但在霍桂荣看来,“热爱这个职业,就不会感觉累。”
霍桂荣总说:“穿上警服就是一份责任,也就决定了必须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工作中。”自从警以来,霍桂荣一直坚守在侦查破案一线,对她而言,侦查破案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把自己手中的相机和鉴定笔当作打击犯罪的铁拳,默默用忠诚绽放芳华,在无声处捍卫正义。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河北法治报
微博
河北法治报
微信
沧州渤海新区中捷朝阳社区办事处深入辖区开展了宣传活动